庆阳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度行政执法数据分析报告
按照行政执法统计工作有关要求,我局对2024年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行政许可。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20件。其中,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事项56件;建设项目审查事项64件。
(二)行政处罚。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件,罚款130.4万元。
(三)行政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36人(次),实施涉企行政检查101次,发现隐患问题2174条,整改率100%。
(四)行政复议。涉及《政府信息答复告知书》行政复议案件1件。
二、做法成效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采取“应急讲堂+网络教学+执法实战+交叉执法+案卷互查”等形式,对一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依托各级网络学习平台统筹安排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三是制定《2024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交叉检查方案》,通过“交叉检查、交流探讨”的检查模式,达到全市应急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比武练兵、互促互进的实训效果,有效推动全市安全生产执法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严格规范执法,促进执法质效稳步提升。一是科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年度目标和执法重点,细化执法检查任务,将每一个企业的执法检查落实到具体执法科室,实现了行政执法“量”和“质”的突破。二是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联合执法”“异地交叉执法”“互联网+执法”等方式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精准执法,突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动态清零,加大“一案双罚”力度,让行政执法真正“长牙带刺”,充分发挥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利剑”的作用。三是推行“442”式执法规范:做到“四个力求”精细执法(准备力求充分,流程力求规范,甄别力求严谨,检查力求高效),把好“四道关卡”提升质量(调查取证关、法制审核关、自由裁量关、文书填写关),围绕“两个聚焦”推动建设(聚焦执法模式创新、聚焦业务监督指导)。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线人员的履职能力。四是全力推广“互联网+执法”系统推广应用工作,通过成立工作专班、专题会议、骨干传帮带、县区间交流学习、周督促、月通报等方式,推广典型做法,从传统执法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向科学化、精准化转变,初步实现全流程线上执法,有效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三)公正文明执法,力求执法力度温度并进。一是严格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落实“包容审慎”的监管要求,开展“指导式、服务式、说理式”执法,避免行政执法行为对生产经营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正当合法权益的侵害。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信息、决定的公示,检查记录、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环节全过程记录,聘用北斗律师事务所尚鹏飞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为我局行政执法决定审核提供法律意见。三是结合“三抓三促”活动,构建“服务型”执法新常态,将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相结合起来,建立行政执法新模式。通过“执法告知、现场检查、交流反馈”等环节做到“事前传道,事中授业,事后解惑”,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知识,答疑解惑相关法律法规。四是组织专家参与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深入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服务和培训,充分运用专家力量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整改指导,提高执法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三、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行政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能力还需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应急管理执法领域范围广、工作综合性强、任务繁重,部分执法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执法办案能力欠缺、案件办理周期长,现有行政执法人员不能满足执法工作需要。二是执法力度还需加大。分析去年案件类型,处罚案件主要集中在煤矿领域,而石油天然气、危化品、工贸等领域违法处罚案件办理占比较小,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对案件线索深挖拓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2025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国家、省、市规范行政执法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紧盯行业风险,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与其他执法部门协同配合,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健全事故隐患闭环整改和责任倒查机制,不断深化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推动企业完善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深查彻改、动态清零,持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水平。
(二)强化制度管理,切实提高整体执法水平。结合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清查行政检查事项,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严格行政检查标准和程序,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加强案件办理全流程管理,深化案卷质量评查,定期对全市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情况进行通报,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同时对企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落实“一案双罚”“行刑衔接”等措施。
(三)强化执法服务,切实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坚持规范执法和指导服务相结合,加大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力度,开展“说理式执法”,注重适用法律答疑解惑,提供安全咨询和整改指导。坚持处罚和教育相结合,促进企业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和及时消除隐患的能力。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准执法工作模式,通过提高执法质效逐步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不断提升执法质效和满意度。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