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庆阳市政府

县区政府

市直部门

庆阳市应急管理局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庆阳市2025年9月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 【字体:

结合《甘肃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和我市气候特点,市防减救灾办组织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及相关行业专家对我市2025年9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和会商研判,形成了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8月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2025年8月,我市共遭受自然灾害3次(洪涝),涉及环县、华池县2个县。据气象部门分析,我市8月平均气温 20.8~22.8℃,与历年同期相比,合水显著偏高,西峰、庆城偏高,其余各地正常。降水量 39.6~117.8 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环县、华池正常,镇原、正宁偏少,其余显著偏少,8 月 1、20 日局地出现暴雨。日照时数129.0~168.2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华池、宁县正常,庆城、合水显著偏少,其余偏少。

二、9月份主要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气象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降水量环县、华池 70~80mm,庆城、镇原80~90mm,西峰、合水 90~100mm,宁县、正宁 100~120mm,与历年同期相比,宁县正常,其余偏多 2 成左右。平均气温华池、正宁 15.5~16.0℃,西峰、合水、环县、镇原 16.0~16.5℃,庆城、宁县 16.5~17.0℃,与历年同期相比略偏高。

(二)灾害风险预测

水旱方面,据水务部门综合研判分析,预计9月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上旬是多降水天气,2~3日小雨或阵雨,中南部中雨;4~5日中雨,中南部大雨,正宁局地暴雨。由于前期北部降水偏多、局地雨强大,部分地方出现土壤过湿现象,后期降水偏多,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灾害。

地质方面,据自然资源部门综合研判分析,由于8月下旬全市出现的强降雨,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且根据历年防汛工作情况,9月一般是我市降水较大的月份,呈现落雨区面积大的特点。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仍需防范强降水和累积雨量较大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农业方面,据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综合研判分析,预计9月份全市降水偏多,有相对低温多雨时段,需防范持续低温寡照天气对秋粮生长和收获造成不利影响。据8月26日对秋田地土壤墒情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土壤墒情较好,对即将开始的秋播非常有利,各地应根据实际适当扩大秋播面积。

林草方面,据林草部门综合研判分析,9月全市降水量偏多,但由于我市重点林区林下可燃物载量大,林分透光性差,夏季持续高温,地下可燃物极其干燥和深层腐殖质发酵自燃。近年来,全市大面积营造人工林,且以油松为主,抗火性极差,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入秋以来,秋高气爽,进入林区景区旅游、休憩、露营人员活动增多,野外用火点多面广,火源管控难度增大。加之我市大部分国有林区防灾基础薄弱,基础条件滞后等因素,9月份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仍不容乐观。

三、对策及建议

(一)持续落实防汛救灾措施。各级各涉灾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综合考虑上游来水的不确定性、水库安全和下游行洪风险,严格落实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抢护、值班值守等各项防御措施,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做好短时强降水引起的洪涝灾害防范工作。继续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持续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加强对山洪沟口、陡坡脚下、河道漫滩、低洼地段等高风险区域和夜间强降雨等高风险时段的风险管控,以及堤防、水库、城市易涝区域的巡护查险。强化气象、水务(水保)、应急等涉灾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积极探索高效“叫应叫醒”及安全避险转移方法策略,应急“叫应”要到点到人,应急避险要关注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群众,坚决防止因灾导致人员伤亡。另外,汛期即将结束,随之进入枯水期,要做好水利设施蓄水工作,提前储备水源,为保障冬春人畜饮水打好基础。

(二)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全市各级涉灾部门要严格执行“全面管控已知隐患点、细致筛查潜在隐患点”的工作方针,持续贯彻“三查”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专业队伍、乡镇(街道)防灾责任人员及一线群测群防员的作用,严密监测气象预警信息,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逐项核查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识别、开展评估、查漏补缺,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无盲区。继续深化“人防+技防”协同机制,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队伍和提升监测预警设备效能,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与信息化管理,高效运用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精准处置预警信息,全面提升预警精准度和群测群防实战能力。常态化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与避险演练,指导基层群测群防人员及受威胁群众熟练掌握避险路线和逃生技能,切实提升先期应急处置能力。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后,必须刚性执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果断组织危险区内人员转移避险,迅速调度专业技术力量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协同地方及有关部门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三)不断加强农业灾害防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及不同苗情,制定具体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利用秋冬种前的空闲时期,及时实施深耕灭茬和秸秆还田,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确定冬油菜、冬小麦最佳播期。同时,加密雨情安全预警监测,优化应急响应快速处置机制,科学精准研判灾情发展态势,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切实落实秋粮油作物田间管理措施。完善洪涝、风雹等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技术方案。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周报制度和新发突发虫情当日即报制度,准确分析研判病虫情发生发展态势。持续做好马铃薯晚疫病、玉米黏虫等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和统防统治,坚决实现“虫口夺粮”,确保颗粒归仓。抓好秋播作物苗期综合防治,有效减轻秋苗发病程度,切实压低越冬菌源量。

(四)坚决压实林草防火责任。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应急部门综合协调责任、林草部门监管责任、森林草原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和护林人员管护责任,充分运用林长制“指挥棒”,做实做细“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工作措施。持续开展隐患排查,重点针对辖区内的墓地、林区道路两侧、林地与农田接壤处、电源电线周边、单位和住户四围等基础设施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充分利用“防火码”、视频监控、无人机等多种技防手段,加大监测预警力度。积极发挥护林员队伍、乡镇扑火队伍、镇村干部等防火力量作用,对重点林区、景区、自然保护区进行严密巡护,紧盯山头、地头、坟头,严守村口、沟口、路口、卡口、入口,坚决将火源火种控制在山下林外,严防人为火灾发生。督促做好应急预案、物资、装备和力量等各项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强化区域联防和护林员携装巡护。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信息报送制度,发挥12119的接警调度作用,采取各种方式做好防火宣传,严密防范林草火灾事故发生。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