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长者专区>党建专栏>详细内容

庆阳市应急管理局构筑“五道防线” 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来源: 2021.06.03
字体: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庆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围绕“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件最大的实事,结合应急管理职责使命,以构筑“五道防线”为主线,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意识,构筑思想认识防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一步拓宽渠道和形式,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在庆阳电视台“庆阳新闻”栏目飞播安全宣传标语、片尾播放安全公益宣传广告;在各类电梯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宣传海报;在城区主干街道设置安全提示牌;利用“庆阳应急”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级微信群推送安全、防灾减灾知识;依托“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活动,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礼品等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着力隐患排查治理,构筑安全生产防线。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的整治任务交办机制,截至目前排查隐患总数15983项,已整改15504项,整改率97%。围绕“两会”、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紧盯事故易发多发、高风险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全市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党员干部坚守岗位,深入企业基层一线,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5月28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通过集中消除一批安全隐患,防范一批风险灾害,堵塞安全漏洞,改进薄弱环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着力防范灾害风险,构筑防灾减灾防线。全面启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针对清明前后森林草原火灾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落实“五盯四定三包”(市盯县、县盯乡、乡盯村、村盯护林员、护林员盯管区;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定奖罚;林管分局包林场、林场包管护站、护林员包管区)工作责任制,抓源头管控,开展森林草原野外火源专项治理行动,全力防范森林草原火灾事故。立足当前汛期工作实际,以实战化需求为导向,协调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市、县(区)9个防汛抗旱类物资储备库,购置补充防汛抢险救生物资机具,组建1500人的市级防汛抢险队伍暨巴家咀水库防汛抢险队伍,在物资和人力上为抗洪抢险提供了有力补充。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构筑营商环境防线。从办事群众切身利益着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以优质的行政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针对个别办事指南不明晰、办事群众对办理流程无所适从的问题,更新完善了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危化品经营许可、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使办事指南更加精准化、通俗化,引导办事群众“明白办事、精准办事、高效办事”。针对办事群众因材料不全反复跑路的问题,实行“容缺受理”,对具备基本申请条件、申请材料主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次要材料有缺陷或瑕疵的情况下,市应急局驻政务大厅窗口先行受理,流转进入审核环节,申请人在办结前补正资料。针对办事群众为领取办事结果专门跑路的问题,持续实行行政审批办结文书免费邮寄服务,经申请人自愿并填写委托书,即可实现办事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领取政务服务审批结果。

着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构筑制度机制防线用制度机制规范行政服务,形成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制定市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庆阳市人民政府森林草原禁火令》《庆阳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为高效开展防灭火提供政策指导。修订完善《庆阳市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庆阳市抗旱应急预案》,全面规范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工作程序和部门职责任务。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试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制度(试行)》《现场救援协调工作制度(试行)》《应急联动工作制度(试行)》,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治理水平。制定《庆阳市应急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定(试行)》《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应急值班信息报送制度》,修订完善《庆阳市应急管理局突发事件预案》,确保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