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突出“训、练、建” 加强“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
今年以来,庆阳市坚持把“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作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应急管理格局的有效抓手,着眼“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的职能定位,结合庆阳应急管理特点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实际,着力在训、练、建上下功夫,把应急第一响应人锻造成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生力军、先锋队,为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夯实基层基础。
一、突出实用“训”,强化应急第一响应能力
针对“应急第一响应人”成分多元的特点,庆阳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在组织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方面组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236期,累计培训16635人。一是加强一体化统筹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坚持统分结合,采取“市减灾办(市安委办)统管、职能部门负责相应行业、县(区)负责所辖区域”的模式。在组织实施上,市应急局将“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纳入《2023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内容,制定印发《庆阳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全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专题推进会议,全面细化和完善工作架构与顶层设计。在督查检查上,5月份,组织对庆城县、环县、正宁县“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进行督查,对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赶进度、补差距;7月份,市安委办组织4个督查组,对各县区、各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督查,发现问题12条,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在工作要求上,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中七大培训板块内容,组织省应急厅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人员授课,实现重点行业部门和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培训。二是构建全方位培训体系。针对全市气候多变、灾害多发易发、防灾救灾基础薄弱的实际,坚持关口前移,科学谋划培训内容。市减灾办、安委办培训各级各部门“应急第一响应人”60人;市教育局培训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暨“应急第一响应人”177人;市水务局培训水旱灾害预警暨“应急第一响应人”52人;市林草局培训本系统“应急第一响应人”暨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灾害响应200人;市地震局培训地震安全“应急第一响应人”300余人;市气象局培训气象灾害“应急第一响应人”800余人;市消防救援支队培训应急救援人员300人。各县(区)结合实际,逐级逐层逐行业开展培训,形成全市上下贯通市、县、乡、村“四级”、横联“三委四部”成员单位、延伸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体系。三是采取多形式授课模式。按照“做实做细线下、做优做强线上、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培训理念,庆阳市采取“传统授课+互联网宣传+亲民互动”方式,开展集中授课193次;结合互联网、移动手机APP等信息化平台,多频次推出“科普应急知识”765条。
二、紧贴实际“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平战结合,注重任务牵引,安排“应急第一响应人”参与风险防范、实战演练、应急处突等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在风险防范中锻造。将“应急第一响应人”应用于常态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中,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排“应急第一响应人”参与执法检查和督查检查活动,同时要求,企业安全生产巡查员要参与本单位隐患问题自查自改工作,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排查整治各类隐患6067条。在主汛期来临前,全市层层组织“应急第一响应人”参与地质、水旱、气象等灾害“六查六看”活动。在森林草原防火方面,“应急第一响应人”全程参与防火宣传、火源管控、监管措施落实等。全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参与地质灾害隐患和火灾防控等排查巡查401人次,排查整治隐患615处。二是在实战演练中强技。组织4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参与全市防汛抗洪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简明手册的编制和应急预案“微信小程序”开发等工作;组织127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参与“5.12”防震减灾救灾地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大型城市综合体火灾扑救桌面推演、防汛抗洪应急演练、淤地坝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活动,通过实战操演,“应急第一响应人”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定位更明确,职责更清晰。三是在应急处突中增能。今年以来,“应急第一响应人”已经成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7月27日至 29 日,在全市遭遇最大强降雨过程中,各方面“应急第一响应人”全力投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中,参与发布气象山洪灾害预警信息68694条,提前转移涉险群众429户1020人,确保了强降雨区人员“零伤亡”。承担了河北涿州救援物资护送、宁县“3.6”河道搜索救援、西峰肖金“8.6”井下救援、全市青少年主题文化活动安保、秋季“开学第一课”安全宣讲等活动,真正发挥应急响应“吹哨人”“排头兵”的作用。全市“应急第一响应人”王盛宁获2023年“全国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殊荣,范淑娟、王磊获“庆阳好人”荣誉称号。
三、着眼规范“建”,完善多元队伍体系
一是完善应急响应联络机制。年初,完善市减灾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表;5月份,修订2023年庆阳市汛期应急联络表。建立市直单位“3+2”、县区“6+2”应急联络通道,推动构建应急联动体系,实现事故灾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救援、第一时间处置。二是抓好资源统筹。着眼“应急第一响应人”结构多元,成员覆盖面广等特点,“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秉承“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元,把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与基层灾害信息员、安全生产巡查员等相结合,与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相结合,加强应急力量统筹整合,着力构建专常兼备、政社企结合、灵活机动的队伍体系。目前,全市现有灾害信息员2233人,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1支2015人,其中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3支807人,重点企业(炼化、采油、煤矿、电力等)应急救援队伍6支1026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支182人;另外,防汛、林草、地质、建设工程、交通、通信、医疗救护等行业系统组建了行业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22个乡镇(街道)均组建了不少于50人的基层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共用,提升灾害初期响应能力,有效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三是构建“6+N”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围绕构建全市“一盘棋”应急救援体系,聚焦解决突出短板问题,按照“适度超前、高效响应、满足实战”原则,市政府制定印发《庆阳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揽子工作方案》,构建“6+N”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即应急救援力量涵盖综合、专业、企业、基层、社会、专家6个层面,建成若干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建立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企业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为支撑、基层救援队伍为基础、民兵预备役力量为辅助、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不断提升全区域应急第一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